近期,泉州发改委公布了《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这个关乎泉州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备受泉州各界关注。
在广大市民最为关注的区划调整,该规划明确,未来构建泉州将做大做强环泉州湾中心城市,同时,发展晋江、石狮、台商区三大城市副中心。在轨道交通环节,该也直接明确,泉州未来要建设6条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线路总长度约225公里,线网密度0.38km/km² , 其中环湾核心区190km。
近年来,在基建提速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大背景下,国内各大、中城市掀起了一股新建轨道交通的热潮。省内的福州和厦门,也加入了其中。目前,福州和厦门,各自有2、3条地铁投入运营,在建地铁有多条。作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却迟迟无法推进轨道交通的批复和动工。泉州有关部门也多次表示,主要原因,是泉州中心市区常住人口指标(未达300万)不符合国家建设地铁的硬性条件,因此迟迟未有进展,除非国家修改相应的标准。
常读本号文章的读者和粉丝比较清楚,大的方向,本人是主张撤县改区,告别目前县域经济单打独斗的模式,做大做强泉州大城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轨道交通布局,提升整个泉州城市的功能配套和布局,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泉州城市框架。
不过,一些热心的读者在后台和微信群里,也提出泉州修建轨道交通的另外一些掣肘,其中为集中的观点是,目前,泉州的财力,很有可能无力承担修建轨道交通的费用。
坦白说,相比福厦,泉州的整体财力,确实比较弱。即便相比同类的佛山、东莞、南通、温州等城市,泉州的财力也处于下风。泉州财力,弱到什么地步呢?我们仅以今年上半年万亿俱乐部城市的一般预算收入为例,请看下图——
在这张全国23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当中,泉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收入),倒数第一,仅为282亿元。比广东佛山少近140亿,甚至比江苏南通少125亿。泉州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有5.3%,大幅落后其他城市。
从福州和厦门看,上半年,福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449亿,厦门是613亿,泉州与福厦相差巨大,甚至不到厦门的一半。
加之泉州的人口数量众多,常住人口870多万,因此,在之前的文章中,本号多次分析,泉州的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的确很难负担像地铁这类百亿以上的巨额投资的大型城市基建项目。
轨道交通项目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到什么地步呢?有数据显示,目前,每公里的地铁修建费用,超过5亿元之巨。一条40公里长的地铁,需要资金就高达200亿元之巨。
既然如此费钱,那么,泉州的财力无法修建地铁了吗?个人观点是,可以!
地铁是一项长期投资,成本可以逐渐消化,还本付息周期是很长的。以泉州这样的产业规模、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一旦地铁开通,完全可以通过沿线土地增值、商业配套、广告等行业来逐步、逐年消化。
拉长时间周期,一旦地铁开通,城市配套起来之后,人才、资本、好项目也会进入地铁沿线一带,也能刺激财力的稳步增长。此外,泉州民间资本实力雄厚,还可以探讨民间资本进入轨道交通的投资新模式。
另外,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修建地铁,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泉州可以探索尽快推动交发集团或者其他的优质资产上市或者相关子公司上市,以项目定增等方式募集相关资金。
总之,既然福州和厦门,可以凭借自身的财力和城市运营能力修建多条地铁,难度泉州一条地铁也搞不起来?本号认为,凭借泉州现有的财力,加之以相应的城市和项目运营能力,完全可以先修建一条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