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泉州市>泉州簪花:今生戴花,来世漂亮

泉州簪花:今生戴花,来世漂亮

蟳埔女习俗中的簪花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女性头饰文化,源自泉州蟳埔社区。当地妇女将秀发盘成圆髻后,用茉莉、素馨等鲜花串成花环,这些花环被称为“簪花围”,环绕在脑后作为装饰,象征着对美的追求与自然的亲近,这一习俗至今仍被传承并成为蠕埔女独特的文化标识之一。“簪花围〞 是蟳埔女习俗的一种,这一流传于泉州市丰泽区包括蟳埔、金崎、后埔、东梅等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其中,以蟳埔村为例,千年来的蟳埔村民依赖泉州湾的渔业生活,形成了 “以花为生,以蚝筑宅”的独特民俗风貌。

<a href="https://weixinjiefengla.com/document/changjianwenti"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泉州簪花:今生戴花,来世漂亮</a>

以花为主

“以花为生”,生动描绘了蟳埔人对鲜花的热爱,村落中遍植各种鲜花,女性无论老少,均佩戴着极具特色的 “簪花围” 头饰,耳畔悬挂着“丁香坠”。这种簪花围直径可达尺许,由红黄等各种鲜艳夺目的花朵紧密排列在发间,展现出热情奔放又美丽的风采。

以蚝筑宅

“以蚝筑宅”,则是蚂埔人自古以来用坚固耐用的海蛎壳建造房屋墙体的习惯,这样的房子被称为 “蚵壳厝”,直至今日,仍有许多此类房屋在村里矗立。

2008年,“簪花国”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种泉州蟳埔独特的头饰艺术,主要由花围和发簪等元素构成。其中,发簪采用鱼骨或象牙精制而成,传承了古老的“骨针安发”传统,并与玳瑁梳、金银发髻及丁香耳坠搭配使用。簪花围通常将新鲜花卉(生花)和仿生花(熟花),以及单枝花卉与规整花串巧妙融合,让佩戴者能随着时光流转感受鲜花绽放的美丽与芬芳。常见的花卉有素馨、茉莉、玉兰,也有山茶、夜来香、菊花等,因四季变换和个人喜好,簪花围中的花卉品种千变万化。蟳埔女在佩戴簪花围时遵循不留刘海的原则,保持额头整洁,在发髻中心插一根鱼骨或象牙筷固定头发,在发髻周国分层环绕佩戴2至3层由时令小鲜花编织而成的花串,并对称地插入几支色彩艳丽的簪花、绢花或鲜花,有时还会配以金或银打造的双头银或簪子加以点缀。

簪花厉史

汉代:陆贾在《南越行纪》中的记载表明,当时已有将花穿彩丝做首饰的习俗,耶悉茗花(素馨)、茉莉花被用来簪戴。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簪花逐渐流行,从妇女到男子都有簪花的习惯,尤其到了唐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室贵族,都喜欢在头上簪花,而且随着时代发展,簪花样式和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甚至形成了一定的礼仪体系。

宋代:簪花习俗达到鼎盛,男性簪花尤为普遍,朝廷对簪花制度进行了细化和完善,比如皇帝赐花给臣僚,不同级别的官员所佩戴的花种类、材质和颜色都各有规定。

元明清时期簪花:风俗有所演变,虽然不像宋代那样全民盛行,但依旧保持在一定的社会阶层和特定的节日庆典中,且随着化妆技术的发展,簪花更多地与发型妆容相结合,成为整体形象设计的一部分。

近现代直至今天,簪花的传统在一些地区和特定情境下仍有保留,如新娘出嫁时的头饰、民间节庆活动、以及戏曲表演中角色的装扮等,并且演变为使用鲜花、绢花等各种材料制成的簪花饰品。

平台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